留学生和家长一定要看的文章!
2019-11-19
又是一年开学季,跨国骗子开始蠢蠢欲动。 据英国《卫报》8月31日报道,今年8月初,一名诺丁汉大学的中国学生在希思罗机场丢失了一台笔记本电脑,电脑中存有她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。
一周后,这名学生接到自称是中国大使馆的电话。她被告知,大使馆收到中国警方的信息,称她与中国的一起洗钱案有关。“当时,我已经很恐慌了,”她说。 打电话的人鼓励她配合调查,并向她提供了一个案件编号,然后把电话转到了一个据称是中国警察局的地方。这些骗子扮演的警察,向这名学生详细描述了案件,还提供了一个网址,打开后能看到学生的身份证号码、身份证照片等细节。 这名学生被告知,她需要通过QQ发表一个视频声明,否则就要返回中国,还将面临监禁。她是在与一名假警察视频聊天后转账的。 “我担心如果不快速处理,我的生活会毁了。”“我太害怕了,一直哭,他们一开始就告诉我,绝不能告诉任何人,包括父母,否则他们会被牵连进去。” 因为担心被驱逐出境,这名学生给骗子转了3万英镑作为“保释金”。直到和大学的老师交谈后,她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。这名学生的父母向中国警方报案,学生本人也向英国警方报案,但追讨这笔钱恐怕已为时已晚。 如果这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谋的案件,那意味着留学生很有可能在刚抵达英国就成为了诈骗案的目标。当他们的笔记本电脑丢失后,里面存储的个人信息会被发送回中国大陆,在那里建立了虚假的网站,万事俱备后,骗子就开始联系“受害者”。 而受害者刚到英国,他正面临周围的很多变化,是最忙碌和混乱的时刻,他可能会把丢失笔记本归咎于运气不好,但他不可能预知一段时间后,他会接到一个奇怪而可怕的电话。。。而这通电话会让他损失一大笔钱。
很多留学生都在英国遭遇过类似的骗局,仅纽卡斯尔大学就有至少3名中国留学生被骗。 不只是在英国,澳洲、美国也曾爆出类似的案件。骗子都是利用留学生对异国情况不了解的弱点,以遣返回国、留下污点来吓唬留学生,并通过伪造网站等途径,最终骗取钱财。 但最坏的情况,是留学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成为骗子的“钱骡”。钱骡(Money mule):帮助犯罪分子在当地接收款物转移然后再将款物转到犯罪分子手上,转移成功后钱骡会得到一笔佣金。实际上,有许多的钱骡并不知道自己在为虎作伥,反而以为自己是为合法公司工作。(百度百科)据澳媒2017年报道,一名骗子先后谎称是房东和雇主,发布虚假租房广告,让想租房的留学生A把租房定金转入想找工作的留学生B的账号(骗子承诺给B一份工作,要来了B的身份信息和银行账号), 然后告诉B是自己转错账了,让B把钱再转给自己。
这个过程中被骗钱的留学生A并不知道骗子的账号,而留学生B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骗子的“钱骡”。 中国留学生是骗子的“主要目标”。 根据英国官方发布的消息,从2012/13学年开始,中国成为英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家,仅2017/18学年,就有超过10万来自中国的大一新生在英国留学。 众所周知,通过T4签证在英国留学需要缴纳本土/欧盟学生两倍的学费,而英国大学几乎不提供奖学金,这些都印证了英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:中国留学生家里很有钱。对骗子来说,他们喜欢那些能拿到巨额回报的目标。
最早的诈骗致死案。
2007年,中国留学生王洁月(音译)被骗6000英镑,她以为自己中了50万英镑的彩票。当她发现自己被骗时,受到了沉重的打击,在其诺丁汉的住所自杀。
这可能是英国最早被证实因诈骗导致死亡的案例之一。 这起诈骗案可能并不是针对学生的,但从那以后,越来越多针对特定族群(如留学生)的诈骗案开始变得司空见惯。糊里糊涂做“钱骡”的中国留学生不在少数。
2019年3月1日,英媒体报道:英国国家犯罪局(National Crime Agency)冻结了近100个银行账户,这些账户主要由在英国留学的海外学生持有,这些账户涉嫌参与洗钱活动,受牵连的学生大多来自中国。
绝大多数留学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充当“钱骡”的。 今年8月,英国贝尔法斯特当地报纸报道了一则英国女王大学学生“参与”诈骗案的新闻。 28岁的中国学生王某,用自己的身份帮别人开设了一个银行账户,并获得300英镑的酬劳。而这个账户参与了250万英镑的洗钱活动。 他面临的指控包括拥有和转移犯罪财产、合谋隐瞒犯罪财产以及持有与欺诈有关的巴克莱银行银行卡。他还被控企图进口大麻等毒品。 王某的律师声称被告王某对此完全不知情,他只是女王大学的一名学生,只是想挣这300英镑作为生活费。 “很多留学生们认为这是一项相对无风险的活动,还可以获利,而这正是其最大的风险所在,参与者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,或被起诉,或被冻结资产。”
包裹诈骗案。谢菲尔德大学2018年8月22日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消息,要求中国留学生警惕最新“包裹”诈骗案。骗子用他们的英国手机打电话给学生,自称是一家快递公司,并称收到了一个“危险的、犯罪相关的”包裹,收件人就是这个学生。 骗子随后会给这名学生打电话,假称是上海警方,并通知学生他的身份被用于欺诈或犯罪活动,学生必须转账一笔费用,才能确认自己是无辜的。
谢菲尔德大学提醒学生不要上当受骗。
在过去几年间,面向留学生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。举几个例子:以补充签证申请息的名义,要求学生提供家长的相关信息...假扮学校,通知你获得奖学金,然后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信息...还有面向留学生家长的诈骗...
或许你看完前面这些案例,觉得如果是自己遇到肯定不会受骗,但千万不要高估自己,受骗的这些学生和家长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,但在国外的环境中,人的恐惧和担心很容易被利用。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CISA总结了常用的骗子套路:骗子会假装成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(UKCISA)、内政部(Home Office)、大使馆等官方机构。谎称你与签证有关的案件相关,并要求付款。诈骗过程中会提到学生的个人信息,以增加可信度要求学生通过西联汇款支付,以避免问题扩大或被驱逐出境诈骗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,但关键元素都会出现,只是略有不同。
留学生如何防范诈骗?英国内政部和UKVI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为含糊不清的移民问题打电话问你要钱,英国执法机构也不会通过一个临时的VoiP问你要钱。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,不要发给他们任何信息,直接向英国大学汇报情况。任何需要你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的行为,都要提高警惕。不要因为邮件/电话来自一个貌似官方的账号/途径就放松警惕。如果邮件看起来像是来自你认识的人或者机构,但是属于“意料之外”,用其它方式确认一下他们的确发过邮件给你。如果你收到的邮件中包含让你登录网上账户的链接,不要直接点开链接。打开浏览器,直接访问那个网站。给自己的手机、笔记本电脑设置密码,关键信息可以存储在加密空间内。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,重要信息最好通过视频通话。
最重要的是,当你在海外遇到任何拿不准的事情的时候,一定不要一个人做决定,与父母、老师、同学及时沟通。
环球五湖(北京)留学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:010-62133630
Copyright BY 5hlx.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07375号
市场合作申请